乐意资讯,让建材新闻离你更近

【智慧城市】专业论道智慧城市与绿色建筑

来源 : 中国安防展览网

描述:2016年4月23日,走进郑东----智慧城市与绿色建筑发展论坛在郑东新区成功举行。本现场来自同济大学城市规划、可持续发展、建筑设计、城市管理、工程建设等领域的专家学者,以及两百余名相关业内人士齐聚一堂,共同探索未来城市的建设发展的路径与创新方法,并为郑东新区未来的发展出谋划策。

发改委规划司司长徐林在新型城镇化发布会上表示,“十三五”时期内,将有针对性地组织100个城市大力推进新型智慧城市建设,开展智慧城市建设效果评价工作,分行业、分领域选取一批有代表性的智慧城市优秀案例,以点带面,促进城镇化发展质量和水平全面提升。 

郑东智慧城市与绿色建筑发展论坛

特乐意据悉,2016年4月23日,由同济大学EMBA中心主办的走进郑东----智慧城市与绿色建筑发展论坛在郑东新区成功举行。现场来自同济大学城市规划、可持续发展、建筑设计、城市管理、工程建设等领域的专家学者,以及两百余名相关业内人士齐聚一堂,共同探索未来城市的建设发展的路径与创新方法,并为郑东新区未来的发展出谋划策。


李奕滨:天时、地利、人和


论坛由同济大学EMBA中心主任李奕滨主持,她用“天时、地利、人和”来概括此次同济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在郑东新区举办这一主题论坛的初衷。


首先,在经济周期里讲“三十年为一世而道更”,从1919年至今,每三十年一个周期,每一轮城市发展背后的推动力和经济发展模式都不同,如今我们正处于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初始阶段,智能城市、绿色建筑、城市可持续化是下一轮经济周期社会共同关注的主题和焦点,此为天时。


其次,郑州正迎来中原崛起的历史性跨越发展期,郑东新区不仅作为中原地区的桥头堡承载着经济腾飞与城市发展重任,同时也作为新区建设和中国新型城镇化发展的典型实践而倍受瞩目。郑东新区为我们提供了一个绝佳的实地走访、学习、交流、互动的基础,此为地利。


同时,同济大学在城市规划、建筑设计、城市可持续管理等领域有着强大的学科优势和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学者教授,同济在河南有很多当地的校友群体,因此搭建这样一个思想的聚集和碰撞、案例的交流和分享的平台水到渠成,此为人和。


诸大建:新型城镇化的加减乘除


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循环经济全球领导者奖得主、同济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诸大建随后就“中国可持续城市化的重要问题”和现场与会者做了分享。他指出,“人口、土地、资金和功能”是研究城市发展需要解决四个问题。针对这四个问题,诸大建认为,旧的思路就是土地财政,圈地不圈人,功能分散。而新型城镇化的发展思路简言之就是要注意“加减乘除”。


首先,人口做加法,即增加人口导入,缩小户籍城市化与常住人口城市化的缺口。其次,土地要做减法,即控制建设用地增长对于人口增长的弹性,在不更多占用土地的情况下最大程度提高GDP产出。其三,功能要做乘法,即城市功能从分离到混合,重视城市发展规划中的产城融合和功能吻合。最后是资金要做除法,即从传统的土地财政转向多元化投资,通过各种社会渠道,包括发行城市债券、PPP等政府与资本合作等解决资金缺口的新思路。


曾群:当代城市建筑的新美学、公共性和可持续


接下来,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副院长、高级建筑师曾群通过其在上海和郑州两地的双城实践案例,阐释了他对于当代都市建筑发展方向的思考。曾群认为,首先,不同于以往以象征形态为主导的建筑设计,在新的城市语境下的公共建筑需要建立一种新的审美。建筑设计新美学需要从构建城市意象、塑造城市空间和溯源地域特征开始。其次,城市更新的过程中是包容的,开放的,参与的,城市以及都市建筑的公共性需要为人的聚集提供公共的场所。第三,智慧城市是可持续的城市,新的都市建筑亦是可持续性的创新,大型城市公共建筑的可持续创新是具有社会性的设计策略。


最后曾群指出,不浪费、不过度、不奇奇怪怪,对城市空间有所贡献,切合当地文脉,结合新技术的可持续创造是实现未来智能城市实现创新与适宜的统一的关键。


苏运升:从PEST到STEP,颠覆性的未来城市发展模式


同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城市发展研究中心主创规划师苏运升在下午的首场发言中分享了他对于未来城市形态与开发的思考。他形象的用“ 智-能”来概括城市发展的摩尔定律。他认为,所有的空间、物体、环境,都处在一个“ 智-能”的过程中。智慧度增加,即每平方米每秒钟涌入的信息量、交流的信息量,比过去要多得多,而且这个信息量是暴增的一个趋势;同时能耗降低,每平方米、每秒钟耗能会逐渐降低。这个规律发生在从人体到自然各个尺度的时空中,同时又都有六个“S”来描述其新的特点,即可持续(Sustainability)、能源安全(Safety)、信息安全(Security)、智慧(Smart),服务经济(Service)和共享经济(Share)。


苏运升认为,城市的发展也遵循这样的定律,这种规律背后是四种力量,可以概括为风、云、水、土,即文化、科技、资本和政治。用P、E、S、T四个字母来代表就是:政治(Policy),经济(Ecnomic),文化(Social),科技(Technology)。他预言未来十年,城市发展模式是将从政府主导资本引领的PEST模式颠覆性地变革为社会创新和技术平台引领的STEP模式。依照PEST-STEP理论,国家一带一路建设模式和城市模型等都将通过STEP平台建立,不同的人以不同角色参与进来,共同在其中探讨未来城市的发展方案。


施骞:城市建设的大智慧与小智慧


中国建筑学会建筑经济学术委员会委员、同济大学管理与经济学院院长助理施骞教授在随后的发言中,从大智慧和小智慧的角度,诠释了智慧城市的建设问题。施骞指出,大智慧体现在城市规划和建设目标的确定中,同时也体现在城市建设实施过程中的风险与机遇管理中。而小智慧则指的是借助于各种大数据技术的采集和应用,为智慧城市的建设运营管理提供支撑。


而后,施骞分享了上海市采用无人机技术进行城市交通管控、应急管理、综合整治和工程建设管理的新实践,并提出城市三维基础设施的建设是奠定智慧城市建设的基础。


朱海红:BIM和FM在绿色建筑中的应用


科宇智能环境技术服务有限公司董事长朱海红作为企业代表最后发言。他通过自己的企业的实践案例,分享了BIM模型和FM管理在绿色建筑环境中运营与维护的应用。朱海红指出,对于未来的发展来说,大家越来越关注跟你最密切的相关建筑物本质的使用,甚至包括建筑物为人带来的身心的感受、健康等方面的内容,而BIM模型与FM管理的对接,能够实现未来城市建筑更加智能、更加高效、更加全面、也更可信赖。



[责任编辑 : carlyle]

绿色建筑 智慧城市 徐林 走进郑东智慧城市与绿色建筑发展论坛 

<< 【智慧城市】宋超智、闵宜仁调研咸阳市智慧城市建设情况     |     【智慧城市】可持续智慧城市摸索之路 >>